江苏科技大学2024-2025学年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8-29   浏览次数: 10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大力弘扬美育精神,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实践路径,将美育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建设进展

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挂靠校团委,实行校团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的管理模式,配备正科职办公室主任1名及科员3名,形成了职责明晰、高效协同的工作团队。近年来,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始终聚焦艺术教育改革核心任务,以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为根本目标,持续强化美育工作力度、优化美育实施路径,推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心立足人才培养全局,创新性构建并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普及推进机制,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正式纳入全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规范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着力培育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质量美育精品课程,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夯实艺术理论基础、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在课程教学之外,中心常态化开展覆盖范围广、主题鲜明向上、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既注重夯实艺术类社团建设根基,为学生搭建常态化艺术实践平台,又着力打造高水平特色艺术团,培育校园艺术品牌;同时积极探索融合时代特征、丰富内涵与高雅品位,且贴合校园文化特色、学生成长特点及教育教学特质的第二课堂艺术实践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艺术魅力、展现艺术才华。中心始终坚守“以审美与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理念,通过课程与实践相辅相成、校园文化与艺术展演相互促进的多元举措,持续推进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与全方位完善,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深厚艺术底蕴,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校园文化建设赋能增效。

二、课外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营造

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指导的大学生艺术团,内设合唱团、民族乐团、舞蹈团、流行乐团、新晔戏剧团五个业务团队及主席团、办公室两大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高效。本学年,艺术团以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深耕品牌建设,策划各类文艺活动,为学生搭建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为打造优质作品,各团队精益求精,累计打磨近30个精品节目。民族器乐团《崛起》以激昂旋律展现民族奋进风貌;合唱团《山中月》《天耀中华》等作品,用和声传递初心与深情;新晔戏剧团《林虞不陷囹圄》《逐光者》聚焦成长与梦想,引人深思;《我们是青年,我们正青春》等朗诵作品,抒发青年抱负与家国情怀;舞蹈团《红色之恋》《茉莉吟》等,以优美舞姿诠释多样内涵。这些作品深挖校史精华与精神内核,结合办学特色与育人理念,既为师生带来艺术享受,也以艺术为载体,提升学生审美、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厚植爱国爱校情怀,为校园注入艺术气息,营造高雅活力的文化氛围,助力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1.开展多元校园艺术活动

(1)为助力2024级新生展现青春风采、谱写校园生活新篇,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第21届“深蓝”新生风采大赛于2024年11月7日在长山校区船苑剧场成功举办;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各学院新生积极响应,共有16个学院的10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经初赛阶段的激烈角逐,24支优秀队伍成功晋级决赛,决赛晚会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彩纷呈,吸引600余名观众到场观看。决赛现场,古筝独奏《新编十面埋伏》以“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的精湛演绎,凭酣畅淋漓的旋律将比赛推向高潮;小品《鉴宝》凭借精彩表演与轻松氛围逗乐观众,同时传递出重视文物保护的积极理念;古典舞蹈《雨中花》舞姿翩跹如“惊鸿游龙”,以“千叶一朵,残红争辉雨潋”的意象,展现出即便褪去盛艳仍饱含春态的坚韧气质;临近尾声,大赛特邀的舞蹈节目《Just Dance》再度点燃现场热情,将氛围烘托至新高度。本次大赛以“风华正茂志高远,豪情满怀谱新篇”为精神内核,新生们以婉约歌声、柔美舞步与满腔热血的青春姿态,展现青春本色与艺术韵味,为广大青年学子传递了“不负韶华、奋力前行”的奋进力量,为青年筑梦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2)我校于2024年12月18日在船苑剧场隆重举办“遇见深蓝”2025迎新晚会,全体新生齐聚现场,共同畅享这场青春文艺盛宴。晚会以气势磅礴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挑山》拉开帷幕,铿锵鼓点中彰显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第一篇章“梦想启航”环节,舞蹈《扬帆起航》舞步蹁跹,恰似逐浪而行的奋进姿态;《禾下乘凉梦》以舞蹈艺术形式诠释袁隆平院士的赤诚初心与家国情怀;《帆影船歌》通过水墨长衫造型,生动展现船海学子的昂扬风貌。第二篇章“风华正茂”中,节目《烽火印记》再现爱国志士的豪情壮志,《真相大白》传递生活中的温暖情愫,快板《科大赞歌》细数学校91载办学历程中的丰硕成果,歌曲串烧《青春之歌》融合多元艺术风格,尽显青春活力。第三篇章“盛世礼赞”里,朗诵《长江万里行》追溯中华千年文脉传承,《咏春八卦掌》展现刚柔并济的传统武术魅力,《天山舞韵》尽显浓郁异域风情,舞蹈《日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合唱《雪花的快乐》诉说学子同心向党的真挚情感。本次迎新晚会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既充分展现了江科大学子的青春风采与艺术素养,更以“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为指引,有效激励全体新生在新的求学征程中奋楫争先、逐梦前行。

(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为党育人政治职责,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传承光荣传统、勇担强国使命,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篇章,我校于2025年4月至6月,由校团委牵头,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围绕国防教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强我中华等核心主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深蓝筑梦强国路,文化启智绘锦程”为主题的第四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本届艺术节计划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项,其中涵盖校级活动30余项、院级活动40余项、社团活动30余项及各团支部活动900余项,通过广泛搭建活动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与责任担当。经活动组织申报,本届艺术节推出多项校级重点活动:3月1日至4月7日,校学生会在长山校区船苑剧场举办第三十一届“律动青春 声声不息”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充分展现了江苏科技大学学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采;4月26日,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第二届“潮纹织梦,舞韵流芳”大学生舞蹈大赛在长山校区船苑剧场顺利举办,来自全校11个学院及张家港校区的优秀参赛队伍齐聚一堂,以舞蹈艺术为载体诠释青春活力,展现才华与激情,为专家评委及师生观众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的视觉盛宴;5月16日,由学校JUST吉他协会主办的“第六届长山音乐节”在西操场绚丽启幕,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美育工作实践成果的生动诠释;5月22日,校团委主办、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想见你”2025年合唱专场音乐会在长山校区船苑剧场成功举办,音乐会以“经典传承・青春律动”为主线,通过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对话,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与青年学子的艺术素养;5月29日,学校“戏语潮声 剧梦风华”首届大学生小品大赛在长山校区多功能厅顺利举办,为各学院搭建了展示小品才艺的优质平台,充分彰显了我校大学生激情洋溢的青春活力与团结协作的团队凝聚力;6月15日,“流星日记”2025毕业歌会暨大学生艺术团流行乐团专场音乐会在长山校区船苑剧场璀璨启幕,这场融合流行音乐与青春故事的视听盛宴,以“青涩轨迹・炽热燃烧・永恒余晖”三个篇章为脉络,生动串联起当代大学生从懵懂求知到绽放光彩的成长历程。第四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广大同学课余生活搭建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成功营造了兼具“船舶、海洋、蚕桑”特色的浓郁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全面展现了江科大学子的青春风采与综合素养。

2.稳步推进文化艺术交流

(1)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为深入落实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省级大学生舞蹈团)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学校舞蹈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积极参与了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新北大礼堂举办的2024年江苏省高校舞蹈课堂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我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舞蹈指导教师巩宝玉,带领部分舞蹈团成员共同参与。本次展示交流的课堂教学成果为《中国古典舞身韵综合表演性组合》,其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气息在舞蹈表现中的运用技巧;训练环节中,通过将气息运用贯穿于舞姿塑造、空间运用及队形调度全过程,着力达成“以气运力,气力相交”的动作核心要求,全面呈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典型风格特征与深厚审美意蕴;视觉呈现层面,借助精心设计的队形编排,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情感感染力。

(2)2024年11月30日,我校省级大学生艺术团——江苏科技大学民族乐团,赴中国药科大学参与由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器乐联盟主办的“新时代国乐情”江苏省大学生民族器乐展演活动。该活动以搭建全省大学生艺术展示平台、抒发青年爱国情怀为宗旨,通过精彩纷呈的民族器乐表演,礼赞祖国发展,传递青春正能量,共有全省18所高校参与其中,活动现场氛围热烈浓厚,观众掌声持续不断,充分展现了各高校美育育人成效及当代大学生的良好艺术风采。我校民族乐团参演的经典曲目《烽火印记》,以铿锵激越的旋律彰显艺术张力,该作品以镇江当地流传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动人历史故事为核心创作而成,生动再现了南宋时期金军大举南下的危急局势下,女中豪杰梁红玉挺身而出,登临金山妙高台亲执战鼓擂击助威、指挥作战、振奋军心的英勇事迹,通过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弘扬爱国精神,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此次演出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文化沟通桥梁,同学们在展示民族器乐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让现场观众深切领略到民族乐器背后承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3)2024年12月20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江苏大剧院、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共同承办的2024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在江苏大剧院国际报告厅正式举行。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新晔戏剧团倾力打造的原创短剧《林虞不陷囹圄》,在本次展演中荣获大戏展短剧类三等奖。该短剧自今年7月初启动编排工作,历经5个多月的精细打磨与反复优化,最终在江苏大剧院的舞台上完成精彩呈现。剧目以天生具备高度敏感性人格的大学生林虞为核心角色,聚焦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因过度在意他人看法、始终感觉活在他人目光中而产生的困惑与挣扎,通过宿舍、教室、校园三个关键场景的串联推进剧情,最终以林虞与来自未来的自我谈心为转折点,使其成功走出心理“囹圄”,实现与自我的和解。林虞的成长故事恰似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折射出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安与渴望,传递出勇敢直面自我、接纳内心敏感与脆弱、最终探寻属于自身人生光明的正向价值。此次为我校首次参与该赛事便斩获殊荣,充分彰显了我校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是学校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见证。

(4)2025年1月,“2024金山合唱季”合唱比赛在西津音乐厅顺利落幕。本届合唱季由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市音乐家协会、各辖市区委宣传部及文联、江苏西津星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市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具体执行。赛事吸引全市23支优秀合唱团、一千余名合唱团员参与,共同奉献了一场高品质的视听盛宴。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在激烈角逐中表现突出、成功突围,斩获青年组银奖。合唱团赛前历经刻苦训练与周密筹备,以饱满真挚的情感,将《雪花的快乐》《莫尼山》两部经典曲目诠释得细腻深刻、感染力十足,用悠扬歌声描绘出层次丰富的情感图景,以婉转旋律编织出引人入胜的艺术篇章,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对合唱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出色表现力,凭借稳定发挥与精湛演绎,赢得评委与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

(5)2025年6月,全省第五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展演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我校选送的藏族群舞《日出》以世界屋脊广袤高原为创作背景,生动刻画了藏族姑娘踏着日出的金色光影,在离天空最近的雪域秘境中与大自然和谐共舞的唯美场景,既传递出浓郁醇厚的藏族文化风情,又鲜活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成功获评群众组优秀作品。作为江苏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品牌活动,“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展演历经多年发展,已升级为全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实践平台,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学校党委统战部、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将此次展演作为深化美育浸润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推动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交融,丰富校园文化生态,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校以此次获奖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元素,扎实开展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科大在行动”系列活动,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校园氛围,充分展示各民族多彩的文化风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贡献校园力量。

(6)我校始终高度重视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艺术实践课程的落地落实,多次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2025年5月10日,由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与镇江市京口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山水室内乐团专场演出”,分别在我校梦溪校区、长山校区顺利举办,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两场高品质的视听盛宴。乐团音乐家们凭借精湛娴熟的演奏技艺,将多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演绎得细腻传神、淋漓尽致,演出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本次音乐赏析会以“中外经典音乐”为核心主题,精心遴选10首风格多元的经典曲目,既涵盖西方古典音乐的传世瑰宝,也囊括中国经典旋律的深情演绎,实现了中外艺术经典的碰撞与交融。本场活动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音乐演出,更是一堂生动鲜活的艺术教育实践课。乐团演奏员张尹老师在每首曲目演奏前,专门为现场观众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核心艺术价值,其解说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既满足了音乐爱好者的专业认知需求,也帮助初次接触古典音乐的师生快速理解作品内涵。这种“演奏+讲解”的创新呈现形式,让观众在沉浸式欣赏音乐魅力的同时,系统收获了丰富的艺术知识,实现了审美体验与知识积累的双重提升。

(7)5月27日晚间,我校特邀镇江青年民乐团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专题活动,在琴瑟和鸣的悠扬旋律中探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邃底蕴,于笛箫流转的婉转曲调中感受民族精神的深厚温度。本次活动由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工会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协同组织,100余名教职工代表与现场6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民族音乐文化对话。整场音乐会曲目丰富多元,涵盖轻松明快的《喜庆江南》、深情质朴的《沂蒙颂》、韵味独特的《绿岛小夜曲》、豪迈进取的《西游畅想》、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部主题畅想曲》、细腻柔美的《菊花台》、委婉动听的《太湖美》《苏堤漫步》以及热烈欢快的《春到湘江》《花好月圆》等经典作品。乐团成员以精湛娴熟的演奏技艺与饱满真挚的情感表达,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高度认可。这些意境悠远的传统音乐佳作,不仅为师生带来了高品质的视听享受,更构建了一堂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3.强化日常训练与管理工作

(1)2024年大学生艺术团完成换届工作后,随即启动规范化的日常训练与管理工作,组织各团队制定详尽训练计划,推动日常训练与演出节目排练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定期召开团内例会,统筹协调日常排练相关事宜,同步检验训练计划的落地执行情况。大学生艺术团将始终坚守“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营造轻盈灵动的校园艺术氛围”的核心宗旨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强化组织制度建设、成员素质建设与文化内涵建设。学校每年专项投入一定资金,为各团队外聘专业指导教师开展针对性辅导授课,且配套建设专门排练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优化排练环境条件,及时更新补充排练所需物资,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为艺术团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训练工作贯穿整个学期,平均每周组织指导2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2小时。各团队普遍采用“专业教师指导+老生帮带新生”的联合培养模式,训练过程中注重专业性、综合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各专业训练团队在开展基础艺术技能训练、演出节目排演的同时,同步强化艺术基础知识传授、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及成员兴趣激发。在演出安排方面,将根据队员专业水平差异,筛选匹配不同技术难度的演出曲目,确保艺术团全体成员均能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演出活动,助力每一位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与个人成长。

(2)着重强化艺术师资队伍与艺术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在学生参与各类赛事期间,组织艺术团学生观摩专业领域相关赛事,助力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艺术认知格局;同时,统筹安排教师参与江苏省高校交流研讨会,以及艺术实践类课程与艺术团建设专项教师培训,通过系统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素养。

三、艺术教育成果与荣誉呈现

在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24年江苏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公共艺术类)培育名单中,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木旺研究员牵头申报的课程《藏在丝绸里的科学与美学密码》获批立项培育,该名单全省共立项30项,这也是我校继2023年后再次连续获批此类项目;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我校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巩宝玉老师荣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艺术工坊项目《美丽乡村新丝路——蚕桑艺术实践工作坊》斩获全国二等奖;短剧《林虞不陷囹圄》首次入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竞赛决赛并获省赛三等奖;舞蹈团选送的群舞《日出》首次入围江苏省第五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展演并获群众组优秀作品奖;李立红老师的课程《笔墨智慧:中西绘画美学中的“形”与“意”》获批“江苏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在“融通并茂——第六届江苏省高校设计作品展”中,我校报送作品表现亮眼,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大学生艺术团新晔剧团成功获批江苏省省级大学生艺术团,为我校美育工作与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此外,我校入选省级培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传承基地,在2024年的中期考核中荣获“优秀”。该基地依托江苏科技大学蚕桑艺术实践工坊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秉持“立足学校、面向江苏、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理念,深入挖掘江苏、浙江等地丰富的桑蚕丝织技艺文化资源,探寻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过程中孕育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文化内涵,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领悟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更多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助力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焕发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江苏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示的2024年度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美育类指标考核结果中,我校公共艺术教育成果丰硕,我校在2024年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考核文艺竞赛成绩排名在本科一类学校中位列第四,彰显了学生艺术实践的卓越水平。

2024-2025学年,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以体系构建为支撑、以活动实践为载体、以成果输出为目标,在课程建设、社团发展、文化浸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类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交流赛事的亮眼成绩,既展现了师生的艺术素养与精神风貌,更践行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初心。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四位一体”艺术普及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优化实践平台。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弘扬,深挖船舶、海洋、蚕桑特色文化内涵,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同时,拓宽交流渠道,深化校地、校校合作,让高雅艺术进校园常态化、品牌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与育人实效。我校将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让艺术之花在校园持续绽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持久的文化力量。